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商品購買上限為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本期必看重點
不只是「幻想」
白遼士的交響曲與配器法
激情交匯的歧路口
白遼士,其人及其時代
當代音樂八卦室
Piazzolla:改寫探戈歷史的男孩
話說台灣新音樂
不能遺忘的作曲家
江文也早期作品中的浪漫、現代與原鄉情
他解剖屍體、他吸鴉片、他還差點成為殺人兇手。他好大喜功、狂狷不羈、音樂橫空出世
去年3月號,我們向辭世一世紀的法國二十世紀音樂開創者——德布西致上敬意,今年3月號我們繼續追思另一位法國音樂革命家——白遼士。與其說是追思,不如說是重新思考,為什麼白遼士的名字看似熟悉,他的音樂對我們卻那麼陌生?他繼承貝多芬的交響曲技巧、啟發浪漫派音樂的精神,但《MUZIK》並未將他收錄在「三十音樂家」計畫當中(倒是在其他幾刊裡面大抖特抖種種八卦),而本月婦女節適逢白遼士羽化登仙150週年,正愁沒哏的編輯部心想,好像也算一種啟示。
但到底為什麼白遼士的音樂這麼陌生?翻了一下他的作品清單……喔,很快就翻完了。白遼士的作品並不多,那為什麼好像很難記得大部分重要作品的長相……喔,因為曲子都很長,而且是非比尋常的長。那《幻想交響曲》呢?這麼常聽說的名曲總該能哼個幾段吧……嗯,沒有印象,沒有太多洗腦旋律,和聲進行甚至有點尷尬。但與其怪白遼士亂寫或怪自己聽不懂,不如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吧:為什麼他的作品不多、又不寫小曲、他的音樂又為何聽起來尷尬?
白遼士一生的情愛紛擾,我們就輕輕帶過,轉而聚焦於他的處境與他的音樂。雖不敢在封面上號稱「一本聽懂白遼士」,但希望捧著雜誌重新聽過他的作品,會覺得白遼士又更親近了一些。還不知道從何聽起嗎?華納最近出了一套白遼士全集,閉著眼睛抽一張出來聽就是(我們也有介紹喔)。
出版日期:2019年3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