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商品購買上限為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書籍簡介
投資理財有賺有賠,只有投資自己穩賺不賠
資深基金操盤人 胡耿銘 ╳ 波隆納插畫獎插畫家 陳又凌
最強跨界投資組合
高收益零風險 帶你輕鬆投資聽古典!
資深基金操盤人、同時也是資深愛樂者的胡耿銘,目前為國內唯一古典音樂雜誌《MUZIK古典樂刊》專欄主筆,在闖蕩金融市場的人生道路上,自幼喜愛的古典音樂已經是生命密不可分的良伴與嗜好。對他而言,相對有形的金錢數字,在人生中選擇投資古典音樂,得到的無形獲利更是難以計量!本書集結胡耿銘長年在網路與雜誌專欄中刊載的愛樂專題,搭配黃金搭檔國際獲獎插畫家陳又凌的個性插圖,用淺顯易懂的生動文字、幽默風趣的切入角度,帶你重新認識古典樂中的豐富面向,更是入門愛樂者不可錯過的饗樂指南!
五大主題全面收錄
最精密的古典音樂投資脈絡 一次掌握
★古典音樂投資綜論
無論是基金或者古典樂,摸清產品類型跟市場脈絡都是投資的第一步!
古典音樂怎麼聽、聽什麼,跟著經理人的攻略,輕鬆聽古典就上手!
★邊玩邊聽古典樂
經濟上的聯盟跟市場可以用地理、文化來劃分,古典音樂也可以!
由經理人帶隊環遊世界各國,加入一場邊玩邊聽的饗樂之旅!
★非理性投資
喜歡超常現象?對奇幻魔法難以抗拒?
那絕對別錯過以下這些魔幻音樂!
讓經理人細數古典音樂中的非理性魅力,一起體驗音樂不思議!
★音周刊特別企劃
從緋聞、爆料、流言到軼事,翻開古今音樂史,儼然一本音樂界八卦周刊!
音樂家也可以當立委?央行總裁也愛古典樂?
看經理人精選音周刊主題,大聊音樂圈名人的精采八卦!
★基金操盤人的私房音樂
經理人私房珍藏最佳古典音樂投資標的,
探索經典聆聽指南,誠摯分享不藏私!
作者簡介
胡耿銘
美國聖路易大學財金碩士,現任金融機構基金操盤人,所管理基金曾獲Morningstar/Smart台灣基金獎。
工作之餘,音樂佔據了個人許多休閒時間。曾與朋友創立「台北市民交響樂團」,並擔任樂團企劃與雙簧管手。想要分享古典音樂帶來的喜悅而動筆書寫,曾任《古典音樂雜誌》專欄主筆,現為《MUZIK古典樂刊》總主筆,與插畫家陳又凌配合連載人氣趣味專欄「歌劇八點檔」,著有《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三十首交響曲》。
繪者簡介
陳又凌
畢業於Utrechtschool of the arts, NL. Editorial Design, MA
喜歡散步,大自然,和貓說話,喜歡畫畫生活中微小的小事物和自己的小喜小悲。
2013年開始設計自己的商品,覺得這是一件有趣又充滿驚喜的體驗。
2015年多了媽媽的身分,沒事就想把小孩和貓畫進畫裡。
2014年金蝶獎入選
2015年獲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
2015年信誼兒童文學獎圖畫書組入選
目錄
【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縱論】
1-1 我的古典音樂投資術 活到老聽到老
1-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
1-3 古典時期 宛如唐詩的音樂結構
1-4 浪漫時期 百家爭鳴
1-5 近代與現代 聽不懂也要裝懂
【第二章 邊玩邊聽古典樂】
2-1 從莫內到德布西 牧神的午後
2-2 從電影看拉威爾 今生情未了
2-3 法國近代音樂 從集體創作談起
2-4 音樂家眼中的義大利 托斯卡尼艷陽下
2-5 音樂家眼中的西班牙 馬德里不思議
2-6 俄羅斯五人組 業餘還是專業
2-7 俄羅斯的芭蕾音樂 芭樂還是芭蕾
2-8 捷克音樂三巨匠 布拉格的春天
2-9 美國音樂巡禮 新大陸也有古典樂
【第三章 非理性投資】
3-1 宗教音樂概述 十分鐘認識宗教音樂
3-2 安魂曲概述 從喪禮音樂到心靈慰藉
3-3 古典音樂的魔法世界 魔法音樂
3-4 古典音樂見鬼了 鬼月話鬼樂
3-5 華爾特與伯恩斯坦 徒弟與轉世
【第四章 音週刊特別企劃】
4-1 音樂家的不倫之戀 音週刊狗仔特報
4-2 海頓二三事 水深火熱的婚姻生活
4-3 蕭邦戀愛史 陰陽錯置
4-4 當韓德爾遇上閹伶 閹伶大車拚
4-5 李斯特與交響詩 心理體裁的誕生
4-6 古典樂的爵士狂想 藍調入侵
4-7 威爾第萬歲 音樂家立委
4-8 熱愛古典樂的央行總裁 印鈔不忘音樂
【第五章 基金操盤人的私房音樂】
5-1 巴赫管風琴音樂 非洲巴赫
5-2 巴赫咖啡清唱劇 咖啡的魔力
5-3 韓德爾皇家煙火 超級吹鼓吹
5-4 布拉姆斯小夜曲 不像小夜曲的小夜曲
5-5 布拉姆斯弦樂六重奏 人生不就是如此
5-6 史特勞斯圓舞曲 翠提春曉
5-7 普契尼瑪儂.雷斯考 纏綿悱惻的愛情
5-8 史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 遲暮嘆息
內容試閱
摘自【第一章 古典音樂投資縱論】
1-2 巴洛克時期 一杯卡布奇諾
前言:
大多數人應該都聽過「巴洛克」(Baroque)這個名詞吧,這個字源自葡萄牙文「奇妙怪異的」(Barroco)意思,最早時常被珍珠商人拿來形容形狀不規則之珍珠,而後逐漸演變為「奇妙的藝術」之代名詞,由於十七世紀的藝術相較於十六世紀,感覺上更加奇妙,當時的藝術遂贏得此一稱謂。
巴洛克時期的起迄
音樂史上的許多用語常借自藝術,《巴洛克》也不例外,同時期的音樂也被稱為巴洛克音樂。若以時代來區分,大約是一六○○年至一七五○年為止的一百五十年,但年代的區分方式並不是很妥當,因為文化的傳承是有重疊性的,每一個時代的開始或結束,通常與前後的時期產生交集,此處把巴洛克時期的結束放在一七五○年,是因為這一年乃巴洛克時期集大成的音樂家巴赫(Johann SebastianBach,1685~1750)的去世年份。
巴洛克時期:一杯卡布奇諾 巴洛克音樂的主要特色是數字低音之運用,這有點像卡布奇諾花式咖啡,數字低音墊在樂曲的下面形成樂曲的穩固基礎,就是卡布奇諾最下面的一層咖啡;最上面是旋律,即漂浮在卡布奇諾表層的奶泡;中間則插入和聲,有如卡布奇諾上層奶泡與下層咖啡之間的牛奶。或許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呀,但是在幾百年前可是一大突破呢! |
屬於歌劇與協奏曲的時代
巴洛克時期在古典音樂史上是一個奠基的時期,許多音樂形式都在此一時期確立,其中之一就是歌劇(Opera)。當時的音樂家以簡潔的和聲為背景伴奏,並將他們喜愛的詩與音樂結合,就形成了歌劇的雛型,這樣的東西以義大利為主,尤其在拿波里地方,形成了所謂的拿波里樂派,代表性作曲家是史卡拉第(Alessandro Scarlatti,1660~1725),他一共寫了一百部以上的歌劇。史卡拉第除了在歌劇上的龐大數量外,由於他在羅馬擔任聖瑪利亞大教堂副樂長的職務所需,也寫了不少教會音樂,清唱劇(Cantata)的形式正是由他所確立,而後巴赫再將其發揚光大。
儘管歌劇在巴洛克時代有其重要性,但大部分作品並不傑出,這是由於許多當紅的歌手,尤其是當時流行的閹唱男高音(Countertenor,或稱閹伶,即歌手中的太監)太過囂張所致。他們仗著自己的知名度,左右音樂家寫作歌劇的內容,使音樂家不勝其擾,即使像韓德爾(George Frideric Handel,1685~1759)這麼紅的音樂家也難逃歌手肆虐,其歌劇作品也因此流於華而不實。無論如何,巴洛克歌劇已經為日後的歌劇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歌劇以外,巴洛克時期的器樂作品已經大放異彩,特別是協奏曲(Concerto)形式,也是在巴洛克時期開始確立。協奏曲原在拉丁文中有「爭論」之意,巴洛克時期的人很喜歡獨奏樂器與合奏的對比之美,許多音樂家都留下了精采的協奏曲,例如出生於義大利的韋瓦第(Antonio Vivaldi,1678~1741),他曾擔任女子音樂院的教師,因此留下不少寫給學生演奏的多元化協奏曲,特別是小提琴協奏曲《四季》,直到今日都仍是暢銷歌。
出版日期:2017/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