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商品購買上限為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特別企劃
顧爾德逝世25週年紀念文
1932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的顧爾德(GlennGould,1932-1982),無疑是20世紀最璀璨耀眼的鋼琴家之一。即使到了今日,仍有不少樂迷及唱片收藏者崇拜著他;鋼琴家想模仿他的演奏模式及概念。在討論巴哈赫的鍵盤音樂時,即使許多人不認同他的演奏方式,但也沒有人可以忽視他的影響力。
MUZIK No. 13閱讀焦點
1.人物專訪:與大師進餐
人稱「李斯特傳人」匈牙利指揮家及鋼琴大師瓦薩里(Tamas Vasary)於9月底第三度來台。從不走獨場秀的大師,這次千里迢迢飛來,只為心愛的台灣樂迷彈完一場鋼琴獨奏會後即返歐洲。在記者會中,瓦薩里盡情說古耍寶,逗人發笑,只為討好台灣樂迷,證明他對台灣的無限喜愛是如鋼琴家徹卡斯基(Cherkassky)對霍洛維茲的讚美一般:「我是來真的!」(“This time, Imean it!”)。
2.特別報導:捷克愛樂的民族交響詩《我的祖國》
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即將在12月2日和3日由指揮大師 - 茲甸涅克‧馬超(ZdeněkMácal)第二次率團前來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。演奏的曲目分別是12月2日史梅塔納《我的祖國》(Má Vlast)交響詩和3日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、穆梭斯基《展覽會之畫》。由捷克愛樂所演奏的完整版 - 史梅塔納《我的祖國》尤其令人期盼,這可絕對是原汁原味的經典演出!
3.音樂私房菜:踏上想像覺醒之路
聽首曲子似乎就像談戀愛般,有些讓你一見傾心、再見傷心;有些則讓你回味無窮,愈陷愈深,席馬諾夫斯基(Karol Szymanowski,1882-1937)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之於國家交響樂團(NSO)首席李宜錦來說正是如此。
出版日期:2007/10/01
*注意:本期雜誌書齡已超過10年,書面恐微泛黃或有些許書斑(皆為紙張自然之變化並非污損),介意者請勿下單。隨刊附贈之CD因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,不保證附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