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商品購買上限為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封面故事
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二十五週年團慶
那時候還沒有國家音樂廳,國父紀念館是台灣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。不過,一位滿頭華髮的指揮跟他所帶領的二十多位年輕樂手並不貪圖捷徑,寧可腳踏實地,要先贏得掌聲,一步步攀爬向上,1985年盛夏,他們在台北中山北路一個巷子內的擁擠民宅揮汗如雨地排練,然後低調地到延平南路的狹小實踐堂步入舞台。
二十五年前,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副指揮亨利梅哲(Henry Mazer)先生在這裡點下第一棒,樂手擦出第一弓,為樂壇劃破沉靜:此地出現了台北市交與台灣省交之外的另一種聲音:有質感、有力度、有溫暖、有光澤。
特別企劃
中國製造 Classic China Now!
西方古典音樂傳入中國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,然而在整體的發展上,要一直到文革後的改革開放時期,中國的作曲家們才開始在這個領域中嶄露頭角,並佔有一席之地。整個大中華區的大編制古典音樂創作,在過去的近百年間超過千餘首,當中不乏可以傳世之作,僅以下面的文章,作一簡單紀錄與概述。
MUZIK No. 36閱讀焦點
1.謬斯醉人心:迂腐與盲從 義大利釀酒法規與臺灣音樂教育
釀酒法規的訂定提供了葡萄酒生產者提升品質的標竿,而音樂教育的落實提供了學生提升音樂素養的機會。但這兩者在義大利與臺灣分別出現了異常的結果,到底義大利葡萄酒法規與臺灣音樂教育出了什麼問題了呢?本篇文章將帶領你了解其中重大內幕。
2.失落的世界:福特萬格勒的布拉姆斯異想世界
「當他(福特萬格勒)站在我們面前,開始動起他的指揮棒,究竟在怎樣的情形下才該立刻響起『屬於福特萬格勒之音』,直到今天還是我們不能了解的謎。」──維也納愛樂前首席史特拉瑟(Otto Strasser)。
吉田秀和在其所著《世界の指揮者》一書曾提到:「進入布拉姆斯的世界後,即使不停的變換節奏速度,卻仍能不與作品本質自相矛盾,這才是忠實呈現這個作品的最佳方式。」(日本新潮社,頁233)福特萬格勒(Wilhelm Furtwängler,1886-1954)在指揮布拉姆斯交響曲時,就有這方面的神秘力量。在布拉姆斯的作品裡,福特萬格勒找尋的不單是浪漫特質,他挖掘更多的是布拉姆斯作品中的悲劇性格。例如,力度滿檔、驚心動魄的第一號交響曲、感人至深的第四號交響曲,都可印證福特萬格勒在作品深層內在性的探討。
3.特別報導:名琴的饗宴 奇美博物館提琴珍藏展
全球名琴密度,台灣僅次於日本排名第二,歸功於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二十年來的收藏,9月26日在故宮登場的《絕色名琴-奇美博物館提琴珍藏展》,許文龍將首度拿出手中珍藏的與台灣民眾分享,其中還有一把身價號稱超過三億台幣,名為「奧雷.布爾」的瓜奈里小提琴,最受到外界注目。
出版日期:2009/10/01
*注意:本期雜誌書齡已超過10年,書面恐微泛黃或有些許書斑(皆為紙張自然之變化並非污損),介意者請勿下單。隨刊附贈之CD因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,不保證附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