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商品購買上限為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封面故事
專訪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總監夏伊
今年3月可以說是台灣的交響樂團月,夏伊與萊比錫月初登台,梅塔與佛羅倫斯五月音樂節管絃樂團月底抵台,夏伊和梅塔皆為大名鼎鼎的指揮,不過兩個人私底下的風格天差地別,梅塔在舞台上,看來很具動感,但是面對媒體很嚴肅;夏伊在舞台上的熱度延續到台下,他有問必答,而且歡喜以對,他很會促銷樂團也很會包裝自己,具有義大利人天真直率的熱情。
特別企劃
學音樂,只能這樣嗎?
音樂系畢業之後要做什麼?
當音樂老師、私人家教、考樂團、樂團槍手、教音樂教室、彈伴奏……,
有人說:「學音樂的路很窄。」
就求職層面而言,似乎是如此,
但學音樂之人,真的除了音樂以外,什麼都不會嗎?
從小到大,別人在玩耍時,音樂班學生必須乖乖練琴,
付出了這麼多,有絕佳的演奏技術,一流的鑑賞能力,
並且累積了無法以質和量測量的音樂實力……,
但是,
難道,這輩子,只能這樣嗎?
MUZIK No. 52 閱讀焦點
1.左手的謬斯 白遼士的交響曲(上)
〈白遼士的交響曲〉一文在1835年七月及八月間以兩篇文章連載的方式,刊登於舒曼一手創立的《新音樂雜誌》(NeueZeitschrift für Musik)。雖然兩篇都是舒曼所寫,但是第一篇的作者署名為「佛羅瑞斯坦」(Florestan),以較為感性的角度與詩意的筆法寫成,第二篇則是舒曼自己的署名,文中以較理性的口吻針對樂曲本身進行分析。1854年舒曼重新編定自己的文集時,將該「佛羅瑞斯坦」部份完全刪除,並將自己署名的部份進行小部份的縮減,其結果成為今日大家所知的〈白遼士的交響曲〉一文的主要部份。
2.失落的世界 大師無與倫比的音樂藝術
福特萬格勒去世時,已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指揮家。但他的影響力也就在去世的1954年才正開始。同樣的,他多數偉大的唱片和錄音檔案,也在他過世後才逐漸浮現。
德國指揮家福特萬格勒(Wilhelm Furtwangler,1886-1954)逝世半個多世紀,做為一個20世紀德國指揮藝術的顛峰代表人物,他的聲望絲毫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下滑,他的唱片被奉為經典不斷被傳誦,而他的傳奇錄音清單也隨著各種檔案的曝光,不斷被改寫,並經常在其冥誕或逝世的周年紀念,帶給樂迷們驚喜。
3.人物專訪 鋼琴家胡瀞云國際樂壇大放異彩
「現在年輕人擁有令人感到驚豔的傑出技巧,不過這些青年鋼琴家通常缺乏對於情感的體會和了解,相當可惜。參加第12屆「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」的一個女孩,打破了我的看法,她的琴音深刻的讓我忘記了生命中的傷痛,那女孩就是來自台灣的胡瀞芸!」――鋼琴大師瓦薩里(Tamas Vasary)
出版日期:102/04/01
*注意:本期雜誌書齡過久,書面恐微泛黃或有些許書斑(皆為紙張自然之變化並非污損),介意者請勿下單。隨刊附贈之CD因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,不保證附贈。